今日要闻!柔宇创始人拒华为投资酿破局?前独董刘姝威揭秘内幕

博主:admin admin 2024-07-05 20:27:50 551 0条评论

柔宇创始人拒华为投资酿破局?前独董刘姝威揭秘内幕

北京讯 6月10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一次闭门会议上发声,谈及柔宇科技(以下简称“柔宇”)的现状以及创始人刘自鸿的管理问题。她表示,柔宇在初创时期曾拒绝华为的投资,错失了拯救公司的重要机会。

刘姝威曾担任柔宇科技的独立董事,对公司内部情况较为了解。她指出,柔宇在2012年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来自知名投资机构的融资,并迅速成长为柔性显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然而,近年来柔宇却陷入资金困境,并最终走向破产。

刘姝威认为,柔宇走到今天这一步,创始人刘自鸿难辞其咎。她透露,在柔宇初创时期,华为曾主动提出投资,希望柔宇能够为其供应柔性显示屏。这对于柔宇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

然而,刘自鸿却拒绝了华为的投资。他坚持要独立完成柔宇所有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希望将柔宇打造成为一家类似于三星的科技巨头。

刘姝威评价,刘自鸿的决策过于理想化缺乏对市场现实的认知。华为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厂商,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品牌影响力。如果柔宇能够与华为达成合作,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借助华为的渠道打开市场。

遗憾的是,刘自鸿错失了这个机会。柔宇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走向破产。刘姝威表示,如果刘自鸿能够放下执念接受华为的投资,柔宇或许还有机会扭转乾坤。

刘姝威的言论在业内引发了热议。许多人认为,刘自鸿的固执己见是导致柔宇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有人认为,柔宇的失败并非刘自鸿一人之过,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以下是这篇新闻稿的扩充部分:

  • 对刘自鸿决策的分析: 除了缺乏市场认知之外,刘自鸿拒绝华为投资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方面,比如担心过度依赖华为会影响柔宇的自主发展等。
  • 对柔宇未来发展的展望: 尽管柔宇已经破产,但其拥有的柔性显示技术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未来,或许还会有其他公司或投资者对其进行收购或重组。
  • 对刘姝威言论的评价: 刘姝威的言论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一些偏颇。她对刘自鸿的批评过于严厉,没有充分考虑柔宇当时面临的实际情况。

新闻稿的标题:

柔宇创始人拒华为投资酿破局?前独董揭秘内幕

这个标题更加简洁明了,也更加符合新闻稿的主题。它突出了新闻稿的核心内容,即柔宇创始人刘自鸿拒绝华为投资导致公司破产,以及前独董刘姝威对此事发表的看法。

此外,这个标题还带有疑问语气,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他们对新闻内容的思考。

高盛三度上调标普500指数年终目标至5600点:美股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北京时间2024年6月18日讯,美国投行高盛策略师第三次上调了对标普500指数的年终目标,从5200点上调至5600点,反映出华尔街对美国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长的乐观预期。

高盛看涨美股三大理由

高盛上调目标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理由:

  • 强劲的盈利增长: 尽管美股近期出现了一些波动,但高盛预计美国企业今年仍将实现强劲盈利增长。高盛策略师David Kostin表示,前五大市值科技公司强劲的盈利增长抵消了整体市场盈利预期下调的影响。
  • 稳健的经济增长: 高盛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将增长3.1%,明年增长2.3%。尽管美联储加息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一些压力,但高盛认为美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 合理的估值: 高盛将标普500指数的合理市盈率从19.5倍上调至20.4倍。Kostin表示,这一估值水平在当前的经济和盈利环境下是合理的。

美股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高盛的最新预测意味着标普500指数今年年底将较当前水平上涨约3%。如果高盛的最乐观预测成真,标普500指数今年年底甚至可能飙升至6300点。

然而,高盛也警告称,如果盈利预期被证明过于乐观,或者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重新浮现,标普500指数可能会出现约13%的回调,跌至4700点。

整体而言,高盛对美股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他们认为,美股牛市仍有可能持续,但投资者需要注意潜在的风险。

其他机构对美股看法

除了高盛之外,其他一些机构也对美股市场持乐观态度。例如,摩根大通将标普500指数的年终目标定为5700点,瑞银将目标定为5600点。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美股市场已经处于高估状态,存在回调风险。例如,富途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詹姆斯·丘表示,美股市场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回调,回调幅度可能达到10%左右。

投资者应如何应对?

在美股市场持续波动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如何应对?

高盛建议投资者采取以下策略:

  • 长期投资: 不要试图频繁交易,而是应专注于长期投资。
  • 多元化投资: 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应分散投资。
  • 定期定额投资: 定期定额投资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投资成本,并摊薄风险。

投资者还应密切关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状况和企业盈利情况等因素,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投资策略。

The End

发布于:2024-07-05 20:27:5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尔蓝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